你的位置:首页 > 文章新闻 > 考古论证

大唐故婕妤上官氏墓誌銘並序

2021/11/29 12:39:48      点击:

翻  译
   道之玄妙,在于观摩天地变化将其抽象为具体;气之惟精,在于利用天地造化将其规律识辨运用。如同把泥土团揉烧铸成为精美的器物,准确把握各种配料、用量、制作过程及所有条件,才能做到极致。道和气不能完全在人身上具备,具备于人,那么这个人就是光耀前世,绝于后世的人,这种人千年才能出一个。
   (墓主)婕妤姓上官,陇西上邽(今甘肃天水)人也。她的先祖为五帝之一颛顼高阳氏的后代,该祖所生的后代中,有知名的楚国上官大夫,因以官为姓,一直传承,便有了复姓上官氏。该祖所生的女性中,著名人物有汉代昭帝皇后。上官氏世代有显赫人物,相继之不绝。(婉儿)曾祖父上官弘,在隋朝滕王府中担任记室参军、襄州总管府属、华州长史、会稽郡赞持(赞治,因讳李治)、尚书比部郎中,还与觳(hú)城公吐万绪平息江南,授通议大夫。学富五车、文采熠熠。穿上华服入朝,便是堂堂大夫,佩着宝剑出征,荡平江南敌寇。扫除国之不祥。(婉儿)祖父上官仪,历任唐朝晋王府参军、东阁祭酒、弘文馆学士、给事中、太子洗马、中书舍人、秘书少监、银青光禄大夫、行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三品,追赠中书令、秦州都督、上柱国、楚国公、食邑三千户。大海波涛汹涌,山陵巍峨高峻,当作木料用时,可做良弓,当作金属用时,可为兵刃。广泛采颉文海,即使不好的也会搜尽,一时文库典籍显得不够他用。文章表述如同烟霞缭绕,讲史论经趋于顶峰极盛。在朝堂上踊跃参政议政,献计献策,同僚们都仰慕其品德。在官场上和同道中,问候和看望者络绎不绝,在繁华的庭堂中高风亮节照耀他人。富裕而不挥霍,身贵更重交情。深受皇帝的宠幸,诏书制敕堆满了华丽的书屋,他没有别的什么留给子孙后代,惟有收藏的印刻与奏章批文堆的到处都是。(婉儿)父亲上官庭芝,供职左千牛、周王府属,做人与集物有祖传的爱好,有士族一流人物的冠冕。在皇帝前处理要务惟命,尽侍奉之责,不轻易谈个人的观点。在朝臣议事之庭,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。巍巍然如同高大的树木,显大国风度;昂昂然若难以驾驭的千里之驹,耀家族厚望。然而,可能是运数已至,罢官解袍获罪,近臣顿离殿堂,远囚即陷诏狱,以谋反从犯之罪被处死刑。虽然追封黄门侍郎、天水郡开国公、食邑三千户,但葬于荒郊野外,连棺材都没有,事后秘藏不宣,只待青史评说。
   上官婉儿天资淑慧,贤明如有神助。她在诗海文苑中徜徉,汲取精华营养,享受人生乐趣。她以翰墨作为劳动的机杼,织出令人叹服的锦绣文章。婉儿十三岁入宫被封为才人,有杰的聪慧天赋,应急之智快于星火。当初先帝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后,革故鼎新,救民于水深火热,行天之道通政畅令。神龙元年,婉儿被册封为昭容。当时因韦后乱政,欲动摇皇权帝基,与奸臣相互勾结,欲立安乐公主为储君。安乐公主私下联结,想与奸臣为朋党共谋。婉儿知情向皇上泣血死谏,掏心置腹,请求皇帝下旨,铲除乱党。先帝一味宽容忍让,不使家丑外扬。婉儿进谏不成,无计可施,便想出上中下三种对策。上策,揭露检举韦后等的阴谋和坏事,以动其心,但皇帝未能纳言。中策,请求辞去后宫职务,隐身而退,但仍没有得到准许。其次,又请削发为尼,帝命夺刀不许。下策,当殿饮鸩求死,几乎倒毙在金鸾殿上。先帝爱怜其才,且同情其坚贞,急令御医诊治,这才挽回一线悬命。期间几次生命垂危,魂游体外,如此反复,后得调养痊愈。众臣请封婕妤,再三劝告,婉儿方受。后来先帝被韦后下毒崩命。大唐失主,天悲地哀。韦后阴谋得逞,朝堂全面摄政,屠杀无辜生灵百姓;随后勾结外戚,意欲篡位夺权。就在这时,李隆基立决兵谏,用武力智取乱局,既不违背天命,也顺应朝野上下的意愿,拯救唐朝基业于倾覆之际,维护国家秩序回归至稳固之间。昭容身处险境但镇定自若,遇危机而心泰然。在异常复杂的局面中,应对处置各种变故,运行在宫廷斗争的风口浪尖,徒遭不幸而殒命,时年方四十七岁。后来皇帝明鉴,予以平反昭雪,圣上痛切衷悼,按朝规制诰,厚礼安葬并予追封。太平公主哀念伤情,捐赠百绢五百匹,派人祭吊,悼词哀婉凄切。婉儿于大唐景云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安葬在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,尽其殡礼。龙龟八卦相陪,与红颜常埋于地下;金印器乐随身,与白骨同入于墓穴。
   悼词曰:名门望族,传承久远,世代官宦,公侯相连。一生贤明,尽显光辉,宫闱有幸,身名并俱。这是一。
   婕妤离去,若潇湘断流,高山倾颓,又如璧折宝损,倾城玉毁,空望茔前茶树,静听芳冢风声,千秋万代,赞美淑名。这是二。